×
福建茶叶

福建海上丝路茶贸易史略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众多,海上交通发达。自唐朝始,就有茶叶出口到国外,其后茶叶对外贸易逐步发展,为中外友好往来和茶叶商品交易奠定基础。福建是中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地区,曾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泉州港、漳州月港、福州港、厦门港、三都澳港等港口均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茶叶出口通道。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更好推动茶叶发展,现就福建历史上茶叶出口的主要港口和茶叶外贸的史略作一简述,以期“存史资政”,促进福建茶产业发展。

一、历代出口茶港的形成

1.唐宋出口茶港

福州港在唐朝是著名的出口贸易港,与东洋、印度洋、南海诸国有商贸往来。唐朝诗人包何有诗描绘其贸易盛况:“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唐朝福州(含今宁德市各县)是全国主要产茶区,故而福州港乃茶叶出口主要口岸。三都澳港是闽江以北地区通往海外和北方的要冲,也是闽东茶叶输出港。

泉州港在隋朝时已成为外贸港口,唐宋时进入全盛时期,到宋朝泉州港作为与东亚、东南亚、西南亚的贸易枢纽,称为东方“海上丝茶之路”的起点。据南宋宝庆元年(1225)泉州市舶提举赵汝适《诸蕃志》所列,与泉州有贸易联系的国家与地区共有50多个。

2.元明出口茶港

元明往来国家与地区更多,福建又是茶叶等商品主产区,贸易中心由广州港移到泉州港。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曾记道:“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福州市亦有大量外商云集,他们带来货运,输出茶叶等。”

明朝海禁后,私人海外贸易中心移到漳州月港,即海澄月港。它位于九龙江下游的入海口,月港的外港则为厦门港。连接月港的九龙江上游为漳平县,有支流可通闽江的支流沙溪,抵闽江后通往建溪等闽北茶区。闽北茶叶和山货集中到月港出口,月港成为明代南方贸易中心。

3.清朝出口茶港

清朝时期厦门港贸易兴旺,厦门成为月港支港,是个市镇。清军大量入境,周边民众也迁到厦门,又由于厦门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地,逐渐成为与洋人交易的主要港口,人口逐增,商品经济发达,口岸税收丰厚,成为出口茶叶及货物的名港。1842年,福州、厦门两港成为中国五口通商口岸,福州更成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福州、厦门分别建立“闽海关”“厦海关”两个口岸。

1898年,清政府开放“中国第一,世界少有”的远东深水良港三都澳,成立“福海关”,直至1949年,是近代半个世纪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的贸易繁盛期,其出口货值96%~98%为茶叶。其茶叶出口量占全国的6.42%~30.19%,曾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1.05%~1.73%。

二、海丝之路上的茶叶对外贸易

1.唐宋对外茶贸

唐朝时福建港口已开放对外贸易,当时“市舶”贸易已开始。唐太宗重视对外贸易,中国茶不但传入南洋及阿拉伯等地,也传入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国。当时正是福建茶叶兴起时期,闽北武夷山、建州的茶叶可顺闽江而下到福州、泉州。闽东一带的茶叶可从三都澳海运到福州或南方的广州出口。

宋朝与国外贸易的茶叶主要走海路。海商与番商建立了遍及东南亚的商业网络。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朝廷下诏在泉州增设市舶司,促进了泉州的对外贸易。闽南、闽西北的茶叶等许多货物集中泉州,东方各国的货物也聚于此,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亦由此销往国内。

2.元朝对外茶贸

元朝,福建城市中的番商云集,来福州、泉州的外商带来珍宝、香料等,出口的除茶叶外,还有瓷器、铁器、棉布、丝绸、白糖。1386年来到泉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布亲眼看到泉州造船业的发达,“出口茶叶、瓷器创税收100万缗”。元朝灭亡后,中西交通与贸易一度低落。

3.明朝对外茶贸

明初,倭寇常患沿海,于是朱元璋下诏海禁,影响了对外贸易。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7次下西洋,每次出洋均分别到宁德,长乐港停留,期间第五次是从泉州出发,他们到过东南亚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的37个国家和地区,满载武夷遇林窑兔毫盏、德化白瓷,以及武夷山和安溪、永春一带茶叶。

明朝海禁后,葡萄牙商人多在月港外海面与中国海商进行交易。当时与西方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断,导致他们对中国缺乏了解。据外文资料记载,1508年,葡萄牙国王孟纽尔指示远征东方的舰队司令了解中国情况,得知中国人“喜欢饮茶”等消息。1550年,意大利地理学家赖麦钖著有《游记丛书》,第一次向欧洲介绍“中国茶能医治诸病”。158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向欧洲详述了中国茶及茶具和茶馆,以及饮茶习俗、民俗。

上一篇: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
下一篇:茶叶新国标取消稀土限量标准对福建茶行业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