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茶叶

建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历史影响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源自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最早起源于巴蜀之地的茶叶发现、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是中国人对世界一大贡献。得益于海洋经济和移民,闽台茶人率先将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开辟“丝茶之路”。福建最早之于世界的意义,乃是茶、瓷、丝,这恰好是19世纪中国被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三种重要商品。[1]福建茶叶对于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习俗、产业、经济与政治等方面。近代几大战争中,茶叶以一种更另类的方式影响时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建茶叶对世界文化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福建茶叶改变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货物结构 海上丝绸之路,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出口上升至首位,称丝茶之路。闽台茶人固执的认为,只有茶、瓷和丝绸三者的结合,才能传达中国式的声音。 福建种茶历史悠久。福建南安莲花峰有一处刻有“莲花荼襟”摩崖石刻,署“太元丙子”4字(即公元376年)。这一石刻比茶圣陆羽撰著《茶经》还早404年。晚唐以及宋代对建茶以及建安窑的推崇,让福建茶叶从此香飘九洲,长活在中国的茶话语体系中。建茶作为地方政府的贡茶,在晚唐开始显露名声。宋元时期,福建茶文化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北苑茶作为皇家御焙,持续458年,蔡襄、丁谓等人,在此精心制作龙凤团茶,倾倒朝野;私焙壑源茶叶,比肩龙凤;分茶、斗茶风流天下,大观皇帝亲为著作,提炼中国茶道;建盏风靡天下。闽中的茶种、茶器和制茶、品茗方法一同传至东瀛、朝鲜,成为日本茶道、朝鲜茶礼之源。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这一最高的制茶工艺。 福建自古海运发达,为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唐代就开辟泉州刺桐港,明初辟漳州月港,清初辟厦门港。据《宋会要辑稿》载:“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2]可见宋代开始,茶叶已经成为出口的商品。到郑和下西洋打开了茶叶之门,外销渐盛。福建茶人取代长期倒卖中国茶的契丹人,[3]先后把茶叶称呼从Kitan(契丹)转变到Boheatea(武夷茶),从chai(陆路传播对茶的称呼)转变到tea(海路对茶的称呼)。同时因为茶禁,海路尚未畅通之时,陆路已经出现,晋茶帮开辟了“万里茶路”,有利的推动了中欧经济的交流。 明末清初,茶禁松弛,福建省茶叶出口递增,最早以绿茶为主,以后武夷茶渐多,最终成为中国茶在欧洲的代称。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不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 1610年荷兰商人首次购到由厦门运去的茶叶。1644年英国托马斯卡洛韦(Thomas Garraway)在《茶叶的种植、质量和品质》一书中说:“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689年,东印度公司委托厦门商馆代买茶叶150担直接运往英国。到18世纪初,我国茶叶出口地仅有福州、泉州、广州三个口岸。1699年该公司定购的茶叶有优质绿茶300桶、武夷茶80桶。1702年该公司载运的整船茶叶,松萝茶占2/3,珠茶占1/6,武夷茶占1/6。1751-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1678余万千克。其中武夷茶2363万磅(1063.35万千克)占总输入量的63.3%,在英国被誉为“东方美人”。许多国家对“茶”的语音也由厦门方言“Tay”的读音称茶为“Thee”。 1842年,福州、厦门成为中国五大通商口岸;北上的茶叶之路走向没落,被新的海上茶之路所代替。福建和台湾茶叶大量输出,促进了茶饮料在各地的普及,并成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三大饮料之一。福州“闽海关”、厦门“厦海关”、宁德三都澳“福海关”,均为福建茶叶出口的重要港埠;广州、潮州、漳州、泉州、厦门等地茶帮兴起。光绪初年为福建茶业的最盛时期。1878年,福建茶叶出口达80多万担(4万吨),约占当时全国年出口量的1/3。 2 因茶,福建拥有海上丝茶之路多主港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每一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都会出现主要贸易港口和次要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单向到多向、由线状到网状的转变过程。[4]因为茶叶的兴起和创新,福建在主要贸易节点中占有不可多得的多个位置。 2.1 泉州港——海上丝茶之路起点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识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认定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根据记载,南朝(420—589年)就有出口阿拉伯的茶叶从泉州港输出。早于马可波罗280年前就来到中国的意大利商人雅各在《光明之城》中说:“在城里的市场上,可以看到……一种用灌木的小叶子做成的饮料,那种东西在他们中间很受重视,不过尝起来都很苦。”[5]这种饮料就是茶叶。而光明之城就是泉州。宋政府在泉州设置专职提举宫,以管理包括建茶在内的对外贸易事项,又屡次“申严私服(武夷茶)入海之禁”、甚至严令“载建茶入

上一篇:福建输日茶叶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基于引
下一篇: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