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福建是中国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源源不断地出口海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青睐。福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沿地带,在“一带一路”的宏观大背景下,福建茶叶出口发生了许多重大且实质性的变化。“一带一路”对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是把双刃剑,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在对外贸易的激烈竞争,给福建的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 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1.1 福建省茶叶出口量攀升
2015 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总体利好,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价格上也有所上扬。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2015年福建共出口茶叶1.34万吨,与2014年同比增加15.41%,价值达1.66亿美元,同比增加40.93%,增幅超过往年。在出口茶叶公司中,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加,国有企业出口量减少。2015年福建省民营出口茶叶6062吨,增加23.8%,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43.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13吨,增加5.6%,占19.4%;国有企业出口4925吨,减少11.4%,占37.1%。其中宁德出口量2544.34吨、价值8433.76万美元,同比增长45.63%和76.29%;安溪出口量2978吨、价值1370万美元,同比增长68.06%主60.80%。
1.2 福建茶叶出口品种繁多
福建省作为全国产量最大、茶叶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产茶大省。目前福建省出口茶叶产品种类有: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绿茶、红茶、普洱茶等。近年来,福建茶叶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乌龙茶的增长速度尤甚,全省乌龙茶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1.3 福建茶叶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乌龙茶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近年来出口日本的乌龙茶总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余乌龙茶的出口市场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而出口欧盟的乌龙茶总量相对较小;绿茶主要销往非洲、日本和欧美,除了常规绿茶外,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的还有特种绿茶,如毛峰、白毛猴、雪芽等优质品种,但是其产量不高,所以数量有限;红茶主要出口英国市场,其中以正山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最为典型,但是近年来英国对福建出口的红茶实施严格的农残标准,使得福建红茶的出口价格下降,损害了茶农的根本利益;福建的白茶则是出口德国和港澳地区,如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等白茶品种。
2 “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福建茶企规模的扩大
“一带一路”为福建茶企所带来的茶叶销售市场前景巨大。“一带一路”经济带辐射到的国家有很多,而且大多是茶叶的销区。这为福建茶叶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福建茶企因此能接到许多来自海外的订单。订单的增加,势必会促使福建茶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新的生产设备和采购更多的生产原材料,聘请更多的技术工人和相应的人才,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不断增加的新需求,甚至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由众多家大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的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茶叶产业集群,以便于辐射更大的范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寻求目前福建茶叶发展的新途径是最重要的任务,“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影响,势必让福建茶企规模进一步扩大。
2.1.2 有利于茶企生产技术的提高
福建省的茶叶在国内和国际上仍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一带一路”的大力实施,加快并逐步实现茶企在茶叶的生产、销售方面,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过去许多传统的茶叶企业为了扩大茶叶的生产,便盲目地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建厂房,雇佣更多的劳动工人以及购买配置新的机器设备等。这些是不大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收益的,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客观要求各不相同,这为福建茶叶企业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福建茶叶企业对茶叶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福建茶企改变了最原始由人工制茶到现在的全智能化控制,不仅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2.1.3 有利于茶叶出口质量的提升
福建许多茶叶企业开始着眼于建立一批绿色茶叶、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基地,自觉主动地接受国家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和监督。这使我省茶叶的农业药残留问题得到缓解,使福建出口的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保福建省的茶叶质量符合相关国际标准,让福建的出口茶叶在安全性和质量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一些茶农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更换农药品种,停止使用剧毒或高残留的农药,通过优化茶园周边的种植环境,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利用一些绿色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茶叶的病虫害,减少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再次污染。福建省茶叶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必须保证出口茶叶的质量和卫生,更好地控制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让外国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
2.2 消极影响
2.2.1